1
0
mirror of https://github.com/Snailclimb/JavaGuide synced 2025-08-01 16:28:03 +08:00

fix:修正格式错误

This commit is contained in:
HaiBooLang 2025-02-17 10:29:47 +08:00 committed by GitHub
parent 9258fd29c3
commit 89d9ca7504
No known key found for this signature in database
GPG Key ID: B5690EEEBB952194

View File

@ -45,7 +45,7 @@ SOHO 子网的“代理人”,也就是和外界的窗口,通常由路由器
针对以上过程,有以下几个重点需要强调:
1. 当请求报文到达路由器,并被指定了新端口号时,由于端口号有 16 位,因此,通常来说,一个路由器管理的 LAN 中的最大主机数 $≈65500$$2^{16}$ 的地址空间),但通常 SOHO 子网内不会有如此多的主机数量。
2. 对于目的服务器来说,从来不知道“到底是哪个主机给我发送的请求”,它只知道是来自`138.76.29.7:5001`的路由器转发的请求。因此,可以说,**路由器在 WAN 和 LAN 之间起到了屏蔽作用**所有内部主机发送到外部的报文,都具有同一个 IP 地址(不同的端口号),所有外部发送到内部的报文,也都只有一个目的地(不同端口号),是经过了 NAT 转换后,外部报文才得以正确地送达内部主机。
2. 对于目的服务器来说,从来不知道“到底是哪个主机给我发送的请求”,它只知道是来自`138.76.29.7:5001`的路由器转发的请求。因此,可以说,**路由器在 WAN 和 LAN 之间起到了屏蔽作用**所有内部主机发送到外部的报文,都具有同一个 IP 地址(不同的端口号),所有外部发送到内部的报文,也都只有一个目的地(不同端口号),是经过了 NAT 转换后,外部报文才得以正确地送达内部主机。
3. 在报文穿过路由器,发生 NAT 转换时,如果 LAN 主机 IP 已经在 NAT 转换表中注册过了,则不需要路由器新指派端口,而是直接按照转换记录穿过路由器。同理,外部报文发送至内部时也如此。
总结 NAT 协议的特点,有以下几点: